18362919499

西吉县虫情测报:农业的“安全卫士”
来源: | 作者:京盛科技 | 发布时间: 2025-03-05 | 8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

西吉县虫情测报:农业的“安全卫士”






一、项目背景

 

西吉县,这座位于宁夏固原市的农业大县,农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。这里的土壤、气候条件十分适合马铃薯、小麦、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,尤其是马铃薯,种植面积广泛,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,西吉县也因此被誉为 “中国马铃薯之乡” 。


 


然而,农作物的生长并非一帆风顺,病虫害始终是农业生产的大敌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每年都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虫害侵袭。像马铃薯甲虫,它对马铃薯的危害极大,成虫和幼虫都会取食马铃薯叶片,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,导致马铃薯减产甚至绝收;还有蚜虫,不仅会直接吸食植物汁液,影响作物生长,还可能传播病毒病,进一步加重灾害损失。这些虫害一旦爆发,就会给当地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,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
 


在这样的背景下,虫情测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它就像是农业生产的 “预警雷达”,能够提前发现虫害的蛛丝马迹,为农民提供及时、准确的虫情信息 。通过虫情测报,农民可以了解害虫的种类、发生数量、分布范围以及发展趋势等关键信息,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,避免盲目用药,既节省了成本,又提高了防治效果,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,是西吉县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。


 

 

二、项目介绍

 

监测设备的使用


在西吉县的虫情测报工作中,江苏京盛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多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发挥着关键作用 。自动虫情测报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,在夜间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吸引害虫靠近 。当害虫被光源吸引后,会撞击到测报灯设置的撞击屏上,进而掉入下方的处理仓中 。处理仓内配备了远红外加热装置,能够迅速升温,杀死害虫并保持虫体的完整性,既有利于后续的害虫识别和计数,也确保了虫情测报的准确性 。同时,自动虫情测报灯还具备自动化处理技术,能自动完成诱虫、杀虫、虫体分散、拍照、运输、收集以及排水等系统作业,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和物联网技术,实时将环境气象和虫害情况上传到农业云平台或数据中心 ,方便相关人员远程查看 。在西吉县的马铃薯种植区和玉米种植区,就分布着多台这样的自动虫情测报灯,时刻监测着害虫的动态


 


 

高空测报灯则是专门用于监测迁飞性害虫的重要设备 。它采用高空投射性光源,照射高度可达 500 米以上 。通过光控、雨控和时控等智能控制系统,实现对迁飞性害虫的诱集和杀灭 。害虫被光源吸引后飞向高空测报灯,会撞击到等距 90° 角的玻璃撞击板上,随后被送入处理仓中进行灭杀 。西吉县为了防控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害虫,按照玉米种植布局,在什字、兴隆、将台堡等多个乡镇布防了 10 台高空测报灯 ,这些高空测报灯犹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,守护着西吉县的农田,为及时发现迁飞性害虫的踪迹提供了有力保障 。



性诱捕器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害虫,具有高度的专一性。它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,吸引同种异性害虫前来交配,从而将其诱捕。在西吉县,共布设有 5000 套性诱捕器,主要分布在马莲向丰基地、震湖孟湾、吉强羊路基地等玉米种植区域 。这些性诱捕器能够精准地诱捕特定害虫,为虫情监测提供了详细的数据,帮助技术人员准确掌握害虫的发生数量和分布范围 。


 

 

 


监测点的设置与观测



西吉县根据农作物的种植分布、地形地貌以及害虫的发生规律等因素,合理建立监测点 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工作中,在兴隆、什字、将台、田坪等乡镇建立了十个重点监测点 。这些监测点的选择充分考虑了玉米种植的集中区域,以及可能受到害虫迁飞影响的关键地段 。每个监测点都安排了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观测 。技术人员每天都会按时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,收集诱捕到的害虫样本,详细记录害虫的种类、数量、发育阶段等信息





在观测过程中,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操作 。对于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收集到的害虫,会进行分类、计数,并将虫体标本妥善保存,以便后续进一步分析 。对于性诱捕器捕获的害虫,同样会认真记录相关数据 。同时,技术人员还会密切关注农作物的生长状况,查看是否有害虫为害的症状出现 。一旦发现异常情况,会及时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,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。例如,当发现玉米叶片上出现疑似草地贪夜蛾为害的孔洞时,技术人员会立即对周边区域进行排查,确定害虫的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,为后续的防控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。通过系统观测和信息上报,西吉县构建起了一张严密的虫情监测网络,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害虫的动态,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


 

虫情分析与预报发布


西吉县的植保部门会根据各个监测点收集到的数据,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、作物生长周期等因素,进行全面、深入的虫情分析 。气候因素对害虫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,温度、湿度、降水等气象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害虫繁殖速度、迁飞路径和为害程度的改变 。例如,高温多雨的天气可能有利于某些害虫的繁殖和传播,而干旱少雨则可能影响害虫的生存和活动 。作物的生长阶段也与害虫的为害密切相关,不同生长时期的农作物对害虫的抵抗力不同,害虫的喜好和为害方式也会有所差异

 


 


植保专家们会运用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,对这些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。通过对比历年的虫情数据,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,预测害虫的发生趋势,包括成虫盛发期、产卵盛期、3 龄以下幼虫发生盛期以及发生程度等关键信息 。一旦完成虫情分析,相关部门会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虫情预报 。他们会利用病虫情报、电视、广播、网络等媒介,将虫情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 。在发布预报时,不仅会告知害虫的发生情况,还会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,指导农民科学防控 。比如,在预报中会明确指出最佳防治时期,提醒农民在这个关键时间段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,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。同时,还会推荐适合的防治药剂和方法,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防控手段,避免盲目用药,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。通过及时、准确的虫情分析与预报发布,西吉县能够引导农民及时应对虫害,有效降低虫害损失,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丰收 。




三、虫情测报应用取得的成效



减少虫害损失



虫情测报在西吉县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,成功减少了虫害损失 。以 2020 年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防控为例,通过在什字、兴隆、将台堡等乡镇布防 10 台高空测报灯,以及在马莲向丰基地、震湖孟湾、吉强羊路基地等地布设 5000 套性诱捕器 ,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密切监测 。技术人员每天对兴隆、什字、将台、田坪等乡镇的十个重点监测点进行系统观测,及时掌握了草地贪夜蛾的成虫高峰、产卵数量、幼虫密度等关键信息 。基于这些准确的虫情数据,相关部门及时发布虫情预报,指导农民抓住 1 - 3 龄的最佳用药窗口期进行防治 。在这次防控过程中,由于虫情测报及时准确,防治措施得力,使得西吉县的玉米种植区成功避免了草地贪夜蛾的大规模为害,有效减少了虫害损失,保障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。据统计,此次防控行动使玉米产量损失率控制在了 5% 以内,相比以往虫害严重年份,产量损失大幅降低,为农民挽回了可观的经济损失 。



 

推动绿色防控


虫情测报的应用还在推动西吉县绿色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。在虫情测报的指导下,西吉县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,从而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。例如,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,通过虫情测报准确判断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程度,合理选择防治时机和方法 。优先采用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手段,如利用害虫天敌、性诱捕器、防虫网等方式控制害虫数量 。在必要时,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,并且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施药

 

通过这种方式,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,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,还降低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,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。同时,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应用,也有利于保护农田中的有益生物,维护生态平衡,促进了西吉县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。以 2024 年为例,西吉县通过虫情测报实施绿色防控,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一年减少了 20%,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了 98% 以上,绿色防控成效显著。

 

 

 

虫情测报还将与其他农业技术深度融合 。与无人机植保技术相结合,根据虫情测报提供的害虫分布信息,无人机可以实现精准施药,提高农药的利用率,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。与智能灌溉、精准施肥等系统集成应用,虫情测报能够为这些系统提供决策依据,实现农田环境的全面监控和精准管理 。例如,当虫情测报发现某种害虫对农作物的根系造成威胁时,智能灌溉系统可以调整灌溉策略,避免因土壤湿度不适宜而加重虫害 ;精准施肥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虫害影响,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,增强作物的抗虫能力 。通过与其他农业技术的融合,虫情测报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助力西吉县农业朝着智能化、绿色化、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



 


  虫情测报在西吉县的农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。它通过精准的监测和科学的分析,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,有效减少了虫害损失,推动了绿色防控,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。尽管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,但西吉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,努力克服困难,不断完善虫情测报体系 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的拓展,虫情测报在未来必将在西吉县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为实现农业的智能化、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,助力西吉县的农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